原创KT郭利英KT郭利英2025年08月28日 07:59江苏3050人
在中医理论里,五脏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 )并非孤立存在,它们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,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平衡。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五脏之间的奇妙关系,掌握身体养护密码~
图片
一、心与他脏的关联
(一)心与脾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,将水谷精微转化后输送给心肺,化为血液滋养心脏;心主血脉,心血又能养脾,保障脾的运化。一旦脾气虚,易引发心血虚,出现眩晕、心悸、腹胀食少等问题;长期劳神思虑,还会耗心血、伤脾气,导致心脾两虚 。日常可多吃健脾养心食物,像莲子、桂圆,别让自己长期处于过度思虑状态哟。
图片
(二)心与肾 心属火、肾属水,心火下降温煦肾水,肾水上升滋养心阴,达成“水火既济” 。若心肾不交,心火旺+肾阴虚,就会心烦失眠、腰膝酸软;心阳虚和肾阳虚也会相互影响,出现心悸怔忡、肢体浮肿等。平时可通过适度运动、规律作息,助力心肾平衡。
图片
(三)心与肺 心主血、肺主气,肺朝百脉助力心行血,心主血脉为肺呼吸提供支撑,宗气是连接心搏与肺呼吸的关键 。肺气虚弱会让心血运行不畅,心气虚衰也会使肺气宣降失常。多做深呼吸、有氧运动,能增强心肺功能,让二者配合更默契。
图片
(四)心与肝 心主血脉推动血行,肝主藏血调节血量,肝主疏泄促进血行,保障心主血脉功能;心藏神、肝主疏泄,共同调控精神情志 。心血虚易引发肝血虚,出现头晕目眩、心悸失眠;心肝火旺则会面红目赤、心烦易怒。情绪管理超重要,少生气、别焦虑,守护好心肝。
二、肝与其他脏的联系 (一)肝与脾 肝主疏泄协调脾胃升降、促进胆汁分泌,助力脾胃运化;脾气健运为肝提供气血滋养,利于肝气疏泄 。肝失疏泄会致脾胃失和,脾失健运也会让肝疏泄失常,出现情志抑郁、腹胀纳呆等肝气犯脾表现。日常饮食规律些,别老生闷气,维护肝脾和谐。
(二)肝与肾 肝藏血、肾藏精,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,肝主疏泄、肾主封藏,相互配合调节生殖功能;肾阴滋养肝阴,肝阴补充肾阴 。肝血不足易致肾精亏虚,肾阴亏虚会让肝阳偏亢,出现头昏目眩、腰膝酸软等肝肾精血两亏问题。可多吃黑芝麻、枸杞等滋补肝肾,避免过度劳累损耗肝肾。
(三)肝与肺 肝主疏泄以升发为宜,肺主气以肃降为顺,二者一升一降,调节人体气机 。肝郁化火易肝火犯肺,出现咳嗽胸痛、面红目赤;肺失肃降也会让肝失疏泄。保持心情舒畅、规律作息,别让肝火扰了肺的清净。
三、脾与其他脏的互动 (一)脾与肺 肺吸入清气,脾化生水谷精气,二者合成宗气;脾化生的精微靠肺气输布,肺的功能需脾气运化滋养,脾为生气之源、肺为主气之枢,且脾是生痰之源,肺是贮痰之器 。脾气虚弱会致肺气不足,脾虚湿盛会让肺失宣降,肺气虚弱也会使脾湿不运,出现神疲乏力、咳嗽气喘等肺脾气虚症状。多吃健脾益肺的山药、薏米,帮脾肺“打配合”。
四、肺与其他脏的关联 (一)肺与肾 肺气肃降纳气于肾,肾纳清气维持呼吸深度,“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” ;肺通调水道,肾主水液代谢,二者协同调节水液;肺肾母子相生、阴液互资(金水相生 )。肺气虚易致肾不纳气,肾阳虚会引发水饮射肺,肺阴虚和肾阴虚也相互影响,出现干咳少痰、潮热盗汗等。可通过艾灸肺俞、肾俞穴,或食疗(如百合银耳羹 ),强化肺肾功能。
图片
五、肾与其他脏的关系 肾作为先天之本,和心、肝、肺、脾都紧密相连,为各脏提供精气滋养,也依赖其他脏腑协同,维持人体整体平衡。 中医五脏关系就像一张精密大网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了解这些,我们养护身体就有了方向,从日常饮食、情绪、作息入手,顺应五脏关联规律,让身体更健康、更有活力,一起做自己的“健康管家”吧! 觉得有用就分享给身边人,把中医养生知识传递下去~
(文中涉及中医理论及养护建议,仅供参考,若有疾病困扰,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)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