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克兰东线的防线快要崩塌了,波克罗夫斯克这座被叫做“红军城”的关键战略要地,已经被俄军的小队冲破了一道缺口。
城里传来炮火声,泽连斯基提议进行谈判,这回,莫斯科占了时间上的优势。
红军城不再是传说,俄军已经在门口
波克罗夫斯克这个名字,曾经被叫做“红军城”,这是苏联时期的老称呼,几十年都没人提起,现在又被俄罗斯军方重新拿出来用,是为了表明立场。
东乌克兰那边打了两年,前线就像钢锯似的来回撕扯着。
让俄罗斯下定决心的,得等到2024年夏天之后才算是真正动真格了。
美国的军援支援不太连贯,乌克兰的兵力算是挺吃紧的,西方这边对继续帮忙的耐心也快耗尽了。
所以,俄军开始集中力量发动攻势,大规模推进,蜂群无人机配合滑翔炸弹出击,目标很直白,锁定波克罗夫斯克。
这地方可不是什么普通城市,它可是顿涅茨克州西部的铁路交通枢纽,要是掌控了这里,就等于把顿巴斯剩下的后勤通道堵死了。
俄军为了攻占这个城市,动用了数万人马。
刚开始的时候,乌军派出一些小规模的部队去打探。到了7月17日左右,一支侦察的小分队从南面悄悄渗入郊区,可惜乌军反应有点慢,等到他们在火力封锁下发现时,城南早已被俄军找了个藏身之地。
俄军没赶着马上全面攻过去,他们心里清楚,城里设有防御设施,还配备了美国援助的155毫米榴弹炮,得多留个心眼。
于是,他们先派出了无人机,连续监视了五天,把乌军的阵地、弹药库和补给点都摸得一清二楚。
接着,在7月20日深夜,俄军动用了大量自杀式无人机,展开了第一次夜间突袭。
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忙得不可开交,城市东南角燃起一片火光,通讯也曾短暂中断一阵子。
莫斯科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攻占,但据ISW、路透社和凤凰网等多家渠道反复确认,至少有两支小型战术部队已经进入了城郊地区。
大概是在波克罗夫斯克以南的工业区和乡郊一带,有两支战术小部队悄悄进驻,具体区域是这些地方。
我觉得这不算是“夺城”,更像是“先插个旗子”。
以前那种20世纪坦克大战里边一波硬刚冲进去的招法,现在少见多了。
现在打仗,讲究的可是“瘫痪式”推进法——先断绝后勤供应,轰炸通讯线路,拆掉重要枢纽,然后再让主力部队冲上去。俄军目前也这么操作,波克罗夫斯克都不是单纯的硬拼,而是一场节奏把控的战斗。
有人还在等着官方说明,可是仔细看地图就明白了,俄军从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,已经差不多把对方“包围”住了。
城市背后是宽阔的平地,没有什么防线可以依靠,再加上,俄军还从后方调来了第1近卫坦克军的装甲旅,已经在前线做了换装准备。
这就意味着,俄军很可能打算由渗透作战转变成大规模的兵团压制,趋势明显啊。
泽连斯基难道看不出来吗?当然是能看懂的,可他的牌已经用完了。
泽连斯基突然谈判,主动还是被动?
7月20号那天,乌克兰突然传出消息,说泽连斯基建议尽快重新开启与俄罗斯的停火会谈。
这个消息虽然没有明确渠道,而且内容听起来挺模糊,但偏偏Timing又特别敏感,真让人琢磨不透。
到底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节骨眼上呢?这个时间点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含义,要不说,真是让人琢磨不透的巧合啊。
因为乌克兰军队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已经扛不住了。
泽连斯基之前也说过要谈判,但这次,伴随着东部那重要城市的局势突然变得异常激烈,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的“战术调动”。
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没出声,国防部长发布了个声明,语气挺硬,但也没提要不要谈判。
你琢磨这个挺微妙的啊。
当军事手段变得被动时,政界才会动用政治手腕,想争取点喘息的机会。
泽连斯基提出来“谈判”,大概是为了抢占道义上的高点,也可能是受到西方媒体和民众的压力,想给东部的局势缓缓。
他当然不可能真“求饶”,不过他主动放软了口吻,说明乌克兰内部其实都知道,波克罗夫斯克失守的危险是大家都一致认同的事。
俄军没怎么搭理,莫斯科也没动静,这样的沉默反而比任何回应都更让人觉得难堪。
你叫他,他却不搭话,就像下棋时对方看着你笑——根本不用急着应对,因为局势已经偏向他那边了。
再瞧乌军的防线吧,波克罗夫斯克周边的西线补给公路多次被炸断,重型补给车都进不去了,只能靠小车一趟趟把物资送到战场上。
用这样的打发,撑不了几天就受不了。
这座城市还能攻吗?当然可以,只是成本挺高。
俄罗斯的兵力和装备都挺充足的,普京心里清楚,这一战如果打下去,对泽连斯基政府的士气可是个沉重的打击。
美国和欧盟这个时候会怎么想呢?要是乌克兰在东线再失去一座要塞,議会里那些反战、节省预算的人,以及选民们的压力肯定会一下子变得更大。
西方真正担心的不是乌克兰会输掉,而是怕输得太快,让他们的战略受影响。
泽连斯基提出谈判的要求,不仅是向外发出的警告信号,也是向内部警示的一声火警。
不过,眼下还能抢得回来吗?
别老在最后关头才喊“坐下来聊聊”,尤其是当对手已经把炮架到你家门口的时候。
普京都等了两年,可不是单纯想聊一聊,他盼的是赢。
16万俄军压境,红军城只剩一口气
战场上可不等你说完话才开始行动。
泽连斯基刚一提到谈判的几天,俄军的动静就没断过,反倒是前线的炮火越发频繁了。
根据卫星图像显示,在波克罗夫斯克南边,装甲部队正慢慢推进,火箭炮阵地沿着老旧的铁路线整齐排列着。
俄罗斯方面没有公布具体用了哪些兵种,不过根据ISW、卫星照片和一些情报机构的消息,大约有16万俄军驻扎在以波克罗夫斯克为核心的地区,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攻势网络。
东南方向由第58集团军的重炮和机步旅组成,主要负责突破防线;西南一带则是近卫坦克旅,主要对铁路交通枢纽进行封锁和控制;北线则安排了空降师以及轻装机械化部队,主要任务是阻止乌军的调动行动。
这可不是什么象征意义上的围城,而是要把城里的所有退路全都堵死,彻底断绝逃生的可能。
乌克兰军队还在坚守,不过是真的很吃力,挺难坚持下去的。
泽连斯基政府硬是把几个新组建的国民警卫旅赶进城里,这些部队训练时间都还不到三周。
让这样的兵去跟俄军那些老兵在一线对抗,想都不用想,结果可想而知。
城被包围,补给根本难以输送,最折磨人的不是炮火,而是那种“窒息”的感觉。
战场报告说,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的前沿阵地,弹药剩下不到三成。有个单位连夜冒险赶去哈尔科夫调补给,结果在路上被俄无人机炸掉了两辆卡车。
俄军射得很准,乌军补给不及时,城市外补给线被炮火击中,城里已经快耗尽一切。
俄罗斯没急着冲进城里,而是圈着不动,用猛烈火力把乌军的防线一点点榨干。
这就是现代打仗的套路:不见血,不拼死攻,用无人机、火箭炮、滑翔炸弹轮番轰炸,把一座城市逼到死角。
小寻觉得,俄军包围波克罗夫斯克的时候,虽然没有特别急促,但那狠劲十足。
这种战术对乌克兰政府的冲击,不仅在军事层面上带来压力,还在政治上造成影响。
一座“红军城”要是落了,那就意味着泽连斯基的舆论阵地少了一块砖,不光是失去一座城,更像是丢了一根支撑。
波克罗夫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紧紧相连,算得上乌东防线的最后一根支柱了。
一旦被打断,顿涅茨克方向就再也没有后续可以坚守的空间了。
这个角度一看,俄军从2022年打到2025年,北线撤退,南线施压,东线拼命进攻,现在终于开始对这个点动手了。
这一招慢慢地刮城,刮的可是泽连斯基的信任,还有西方的耐心。
战争的钟声在响,泽连斯基已无翻盘之路
这场在波克罗夫斯克的战役,不只是战城池,更关乎国家的未来走向。
小寻查了好多国外媒体和前线的地图,一句话总结就是:泽连斯基想赢,得依靠外援;俄罗斯要赢,靠的就是时间。
这就显出双方最大的问题所在,结构上的根本差异。
乌克兰现在还能坚持,主要靠的是美欧一批又一批的弹药和一车又一车的现金支援。
援助这回事,有时候是有时间限制的,也会带点政治代价。像美国,曾经因为国会两次卡住预算,搞得对乌克兰的支援计划不得不中断。
欧洲的国家们也在考虑着,选举时间、通货膨胀高涨、民众对战争的反感……就算泽连斯基再怎么道德高尚,西方民众的耐心也是不无限的。
说到乌克兰军队自己这块儿,也得提一嘴。
从巴赫穆特、阿夫杰耶夫卡打到波克罗夫斯克,乌军的精锐部队基本上损失了一大半。
前线的士兵没有轮转得充分,补给线也受到了限制,后备兵力只得靠临时动员来支撑,真是挺不容易的。
泽连斯基提出来谈谈判,估摸着他是清楚的,一旦波克罗夫斯克败退,接下来就得面对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。这两个地名,2022年已经出现过一轮,再来一遍,乌军的心理防线可能就会崩溃了。
莫斯科那边没什么消息回应,因为俄军打到现在,已经掌握了主动权。
要不要开口谈、什么时候开始谈,以及谈得成不成,全部的话语权都掌握在普京手里。
现在说话的人显得着急,保持沉默的那位反而更有底气。
有专家指出,俄罗斯战线拖长了,后勤压力也挺大的,小寻也不否认这些。但俄罗斯是用“战争经济”模式在运行的。GDP下降还能接受,卢布贬值没啥大不了,反正老百姓都习惯了这通胀。
西方又在喊“俄罗斯快崩溃”了,可这个事实可是挡不住:战场上是俄军在打,城池都在乌克兰手里变少。
波克罗夫斯克之后,战事还能继续吗?可能还能,还有可能,但趋势已经明确了。
战争打到第三年,变成了拼耐力的战局。坚持得住、不变立场、推动战线向前的,那就是赢家。
小寻想表达一句:泽连斯基还算清醒,不过他清醒得有点太迟了。
普京等了两年,好不容易拿到一座城市的“金钥匙”,这次他也不打算再放手了。
这场战事到底还要走多长路,没人能准确说得明白。可有一件事可以确定:红军城一出,形势就开始偏向一方了。
#AIGC热点大赛#
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